理论简介
KM教学论是杨炳儒教授经过20余年教学实践的探究,针对理工科教学特点,于2010 年底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创新性教学思想的KM教学论🖐🏿,即指经深层逻辑思维加工🎻,通过抽点—连线—成网—扩展—嵌入—概型等步骤🟧,分别在宏观架构与微观演绎层面上,形成知识逻辑结构(Knowledge Logic Structure) 与思维形式注记(Learning in Mind Form)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论。
基本内涵
在知识逻辑结构核心论的宏观实施过程中融入微观的针对概念、分类、推导、证明🤷♀️、反驳🪑👨👧、归纳的思维形式注记🎅🏽,其宗旨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以学生学习为主体🚣🏽♂️,提升学生创新能力,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快速并牢固获取、记忆与运用知识,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论。思维形式注记图是在教学领域中微观演绎层面上🧑🏿🎄,具有特定结构、形式与功能的图。
其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🔁👱♂️:
应用成果
出版“离散数学”新教材🔥💱;开通网上KM教学论研讨,并建立KM教学论辅助学习的网站(http://km.ustb.edu.cn)♈️,取得显著成效。教学实践表明🤲🏽:KM教学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、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🫄🏽。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,将其运用到C 语言程序设计、C++、数据结构👊🏿、离散数学、专家系统原理🙋🏽♀️、数据挖掘技术等理工类及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。两次高层鉴定会结论🍉:““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”⚽️、“在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中处于领先地位💮💂♂️,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起到示范作用。”🧗🏼♂️。已申请发明专利🧑🏻🦼➡️。
联系方式
联系人:杨炳儒🦴,谢永红 联系人邮箱☔️:bryang_kd@126.com🚕,xieyh@sina.com
网站:http://km.ustb.edu.cn